站内搜索:
佛山“三箭”齐发 锚定智造新未来
日期:[2025-09-30]  版次:[A07]   版名:[城事]   字体:【
■佛山以“三箭齐发”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探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料图

■美的库卡机器人。资料图

■在佛山南海,蒙娜丽莎集团建成的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示范线。受访者供图

传统产业“换核”、新兴产业“燎原”、未来产业“播种”

佛山以“三箭齐发”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探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佛山南海,蒙娜丽莎集团建成的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示范线,标志着千年窑火迈入“零碳”探索新阶段。几十公里外的高明区,溢达纺织的车间里,人工智能验布机正以远超人眼的速度与精度“审视”着流动的布料,将疵布率降低了80%,一年可节省数十万至百万元的成本。

这些场景,并非孤立的技改片段,而是佛山制造业先行先试、向“新”而行的缩影。它们清晰地表明:一场深刻的产业质变,早已在这片制造业热土上蓄势待发。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坚持以制造业立市,已成长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培育出2个万亿级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万亿级城市。超过60万家企业、248万人才在此奋斗,铸就了深厚的产业底蕴,也积累了“成长的烦恼”。

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国内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前后夹击”,制造业大市佛山的“危机感”空前强烈。今年初,佛山市委全会报告强调,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的“三箭齐发”战略,表明佛山将散点式的企业创新探索,上升为全市统一的产业战略行动,其目标直指“再造一个新佛山”,从“制造业大市”到“智造强市”的产业跃迁。

第一支箭 传统产业“突围记”

——不是“搬家”而是“换核”

传统产业是佛山的根基,也是“三箭齐发”战略的主战场。其升级路径,绝非简单的异地搬迁或低端淘汰,而是一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迈向绿色化、数字化的“核芯”革命。

绿色赋能,破解“生存之困”。“‘三箭齐发’战略为佛山陶瓷这类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指明了方向。它强调转型升级不是抛弃传统,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赋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蒙娜丽莎集团董事、董事会秘书张旗康对新快报记者说,企业曾亲历广东省“煤改气”及严格碳排管控带来的阵痛,“不转型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

蒙娜丽莎的应对之策,是向行业最难啃的“硬骨头”——高温烧成环节的碳排放发起挑战。其已建成投产的氨氢零碳燃烧示范线,为后续产业化应用积累了宝贵数据。这项颠覆性技术,背后是政企协同的努力:市、区的技改补贴、特别是佛燃能源集团提供的“绿色能源贷”,有效缓解了企业能源切换的资金压力。

数字驱动,重塑“效率之魂”。绿色化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数字化则直指效率与品质提升的核心。在溢达纺织,数字化转型已深入肌理。从AI智能验布实现“边织边检”,到应用3D虚拟成衣技术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65%,数字化不仅每年节省成本数以百万计,更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碳排放。溢达每年投入超2亿元用于技改研发,其目标是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科研产业化和品牌发展攀升。

组织与市场创新,激活“增长之源”。转型不仅在于技术与产品,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组织内部与市场开拓中。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今年公司半年报数据亮丽,实现大幅增长。”他将这归功于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创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万和电气围绕用户需求进行持续不断的“微创新”,同时大力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利用AI技术赋能“数智”管理,驱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跃迁。此外,万和通过市场多元化策略,同步深耕新兴线上市场、稳固传统渠道并积极布局海外,构建了抵御风险、捕捉增长的新格局。

万家乐、美的等企业同样加“数”前进。累计投入数字化改造过百亿元的美的集团,交出了历史最佳半年报;海天味业打造出全球酱油业首个灯塔工厂。截至目前,佛山全市近800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传统产业的“基本盘”,正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新生,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第二支箭 新兴产业“加速跑”

——从“星星之火”到“集群燎原”

如果说传统产业升级是“固本”,那么壮大新兴产业则是“培元”。佛山瞄准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型电力装备等赛道,加速凝聚新动能。

广东省迄今最大的光芯片产业化项目落地佛山,成为标志性事件。8月28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全球稀有材料龙头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达63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这不仅是佛山市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成立以来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先导稀材的落户,极大地强化了佛山半导体产业链最上游的“材料”环节。目前,佛山已初步构建起涵盖“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的半导体全链条生态,规模以上企业达336家。

同时,新业态出列,展现爆发潜力。8月,佛山顺德企业天太机器人签下1万台人形机器人订单,创下全球该行业单笔订单数量之最。以库卡、天太为代表,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步入快车道。数据显示,全国每16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产自佛山。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累计产销11万台工业机器人,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在此诞生。值得一提的是,8月2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重磅发布,从八大方面给予“真金白银”支持,宣告佛山开启从“工业机器人”迈向“智能机器人”的关键一跃,加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此外,佛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已晋升为千亿集群,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在半年内斩获145亿元新项目,成为势头最猛的新增长点。今年1-8月,佛山签约投资总额同比增长47.91%,新动能加速凝聚的态势清晰可见。

隐形冠军,支撑产业崛起。材谷金带(佛山)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开明对新快报记者直言,公司目标是“在半导体高端晶圆承载用具材料市场,3至5年做到占有率第一”。他特别赞赏佛山的创新创业环境:“功夫佛山,是企业家和人才的港湾。”这些“小而美”的企业,正致力于服务佛山家电、机械等支柱产业,形成内外循环互促的良好生态。

第三支箭 未来产业“播种期”

——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

布局未来产业,考验的是城市的远见与定力。佛山深谙此道,正积极为未来的产业变革“播种”。

未来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平台的竞争。季华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成为吸引和集聚青年才俊的磁石。季华实验室主任助理、毕海博士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表示:“佛山产业实力强,能把高新技术快速转化落地;能真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他认为,“三箭齐发”方向正确,技术推广组织能力和科技产业协同能力突出,为人才提供了巨大机遇。9月27日,佛山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中,大会为首批提供免租金等“五免”服务的佛山人才港授牌,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以实际行动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

“三箭”齐发,绝非三条平行线,而是相互赋能、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佛山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谢长青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佛山需通过“稳盘、壮新、谋远”,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他精辟地比喻:传统产业是“土壤”,新兴与未来产业是“增量引擎”。传统产业为新技术提供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新兴产业的技术反哺传统产业升级,而未来产业的突破,则将共同打开新的增长空间。这种“场景—技术—标准—市场”的双向赋能,正推动佛山产业体系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广东省委寄望佛山“经济大市挑大梁”。面对这份重任,全市上下正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锚定“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战略目标。“三箭”已发,目标已定。佛山的这场产业“质变”,不仅关乎经济报表上的数字,更关乎这座城市的能级提升和每一位生活于此者的未来。当传统产业的深厚根基与新兴未来的无限可能在此交织,一座制造业大市的“升维”梦想,正照进现实。

■新快报记者 胡珊霞 通讯员 佛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