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生的周湧,在杨之光先生推动建立的中国画教学以及现代艺术风潮进入的双重影响下,他选择了扩宽人物画创作手段的方向。他介绍,在杨之光老师那一代人探索的基础上,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与教学均得到了丰富,这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
1
“杨老师真正的价值是体现在他的画法上”
收藏周刊:回顾杨之光先生在中国画上的探索,哪些最值得我们推崇的?
周湧:杨老师真正的价值是体现在他的画法上。我总结为“画法决定论”,艺术家在美术史上的价值不在内容而在画法。美术史就是一部画法的演变史。
收藏周刊:杨老师探索出的是怎样的一套画法?
周湧:他把传统花鸟画的笔法和素描的光影、水彩的色彩结合起来,这是最关键的。它的画面里有光感、有色感,同时还把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的灵动,素描的光感结构结合起来,这是他的创新。他的画法很有岭南特点,阳光灿烂的,这点也受他夫人鸥洋老师的影响。对他的画法,其实鸥洋老师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她的油画光感对杨老师有直接影响。
收藏周刊:概括来说,他有为中国画教学总结出怎样的方法或者思考方式吗?
周湧:他自己没有特意强调这些方法。但可以说,广美的人物画教学,是从他开始的,他的探索形成了一个基础。
收藏周刊:他是不是特别强调速写和写生?
周湧:那一代人都很强调。他们的创作主要是现实主义题材,核心就是要还原现实生活。深入生活,用速写和写生的方式把生活中有名有姓的人和具体场景记录下来,形成一套以写生为主的收集素材的方法。
2
习惯用碳条起稿
笔法基本是花鸟的笔法
收藏周刊:杨之光先生上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让您印象深刻的地方?
周湧:他习惯用碳条起稿,对人物结构和神态的把握非常敏锐。他把那个稿子画得很仔细,他喜欢用大白云毛笔画墨稿,笔法基本是花鸟的笔法,但是他每一笔都画得很精到,造型能力特别强,这是他的天赋。
收藏周刊:所以假如要想在杨老师的基础上,再往前突破的话,也始终离不开这个写生的手段?
周湧:不一定都要写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一定要写生的,但是其它的创作方法并不需要写生。我自己是不怎么写生的,因为我的创作方法是属于观念化和符号化的创作方法。改革开放之后,创作方法丰富了。杨之光老师那代人是单一的创作方法:描绘现实人物,还原现实场景,画的是“他者”的生活,就需要下乡下厂去写生。到我这个时代强调描绘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感受,我把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一组设计岀来的形象和场景画出来,并不需要写生具体人和场景,这是观念化和符号化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方法。而且我把这种创作方法引入到我们研究生的人物画教学中来,也算是我对国画人物画教学做的一点贡献。社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迫使我们要用更多样的创作方法来描绘现实生活。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跟杨之光老师那一代人面临的不一样的挑战。
收藏周刊:杨之光先生哪些地方对您有影响?
周湧:杨老师的实验精神对我影响很大。如果细心分析,会发现杨老师每隔10年就有一个相应的主题,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主要是主题性创作,七八十年代开始画肖像,九十年代年他探索没骨人物,晚年开始钻研书法。
收藏周刊:当下与杨之光先生那时比,时代不同了,那中国画教学上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周湧:目前中国画学院跟杨老师那个时代相比,有了继承和发展,其中两个关键点:在架构上分了三个工作室,杨老师探索总结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继承主要在第二工作室。从发展的角度,我个人在教学中以及创作中,跟杨老师的那套画法不一样,我用观念化、符号化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和教学,相当于在杨之光老师那一代人的基础上探索,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与教学均得到了丰富,这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